|
看了很多宝妈在论坛里面发的育儿经验,受益匪浅。总想为大家付出些什么,想想自己有什么能与大家进行分享的呢?第一个孩子已经3岁半,为了挑选幼儿园这事,花了不少心思,我就聊聊关于自己选择幼儿园的一些小诀窍吧。
按照惯例,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2015年5月,我选择从工作稳定的事业单位辞职回长沙(老公在长沙)。其实这个决定下得很艰难。但是,为了不让两地分居带来的育儿烦恼,再加上当时年仅一岁的孩子正面临一场不大不小的手术。出于对孩子的责任,出于相信自己依然能过得好,29岁,我裸辞了。回到长沙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全职妈妈,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教育相关的事情。(现在已经二胎全职带孩子,每天早晚接送。)
首先,我谈谈自己的在选择幼儿园前的准备工作吧。我始终觉得,对于孩子的每一个重要决定应该都是一家人(尤其是双方爸爸妈妈)一起做出的,因为只有家庭内部形成统一意见,才能共同面对解决可能会遇到的系列问题。在讨论的过程里,我们家制定了三条原则,我觉得这样的原则适合每一个家长:
第一,无论孩子去哪个幼儿园,一定坚持每天接送回家,不全托。因为孩子3~6岁期间,成长最重要的爱还是来自家庭本身。学校的教育再好都不如父母家庭言传身教。
第二,例举出选择幼儿园最在乎的三个点。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也没有完美的人。父母和我们毕竟是两代人,每个人对教育的看法不一样,不可能找到百分百让所有人满意的幼儿园,即使是我们自己开的幼儿园。而孩子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家人为他搭建的城堡里。一家人商量的结果是,孩子的健康、快乐是我们最在意的。
第三,谨慎选择好幼儿园后,一定要多去幼儿园与老师家长多交流,不是原则问题,尽量不换园。选择好幼儿园后,不要羡慕别人的学校操场看起来更大,别人家的老师看起来更具亲和。每天接送孩子的时候,多花些时间与老师家长进行沟通,周末时候约着一起去游乐场或者公园玩一下,尽快帮助孩子建立社交圈。坚定相信自己的判断,只要不是触及底线的原则问题,不要轻易换园。人生从来都是"围城"。
当第一个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幼儿园的信息,每次出去也都会留心幼儿园的招生情况,虽然不是刻意专程去了解,但算下来我们看过的幼儿园也有好几十家了,公办幼儿园、传统幼儿园、蒙氏幼儿园、艺术幼儿园、国际双语幼儿园等等这些类型的幼儿园我都去看过。
根据对我家附近幼儿园的考察发现,大多数的公办幼儿园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户外运动场地以及户外用具,孩子们也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和休息区域。同时,老师队伍比较稳定。只是距离太远,最近的都有5、6公里。
于是只能选择民办幼儿园了,我觉得选择有品牌影响力的比较好,最好是有很多个园所的。大品牌,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对于小孩吃的用的都还是比较讲究。通过考察我家附近的幼儿园最大的感悟是,长沙民办幼儿园中,真正有教育追求,用心做教育的幼儿园还是有的,比如汇佳幼儿园、21世纪幼儿园、万婴幼儿园都不错。
如何考察幼儿园,如何判断一个幼儿园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其实说起来在选择幼儿园的问题上,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专家,下面只是讲讲我个人的一些感悟吧,也是自己挑选幼儿园的最关注的一点--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我简单地理解为“学风”。在孩子幼儿阶段,我不想让孩子过早承受生命之重,但也必须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自主思维方式。因为我认为3~6岁的孩子不适宜花太多时间去记忆那些不能完全理解的东西,应该多探索,多思考,激发好奇心,而不是为了在家长开放日的时候展示一些掌握的技能本领让家长满意。”
那,如何积累更多的教育信息准确获得学校的教育理念,找到自己心目中最中意的幼儿园呢,这也是有很多途径可以找到的。
途径一:已经入园的家长评价
最好和认识的人打听学校,不要笼统地问每个朋友“幼儿园好不好”这样笼统的话题,最重要的是,是与那些与自己教育理念相同的朋友交流,他们对幼儿园的评价。
我一位朋友,平时忙于工作,把选择幼儿园的任务交给了长辈,殊不知,长辈们带着“望孙成龙”的美好愿望,将孩子送进了一家收费不菲的国际幼儿园。
一次,朋友出差回家,抽时间看了孩子在幼儿园的一场演出之后,失望到底,觉得整个演出过程中,自己孩子的脸上都没有发自内心的笑容,呈现出的是一种刻意的教条的状态。而且不只是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普遍如此。双语交流、背诵英文经典,让孩子看起来“学有所成”,然而太过成人化的“拔苗助长”,却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于是,他果断重新挑选园所。
为了给孩子挑选合适的幼儿园,在园所门口,主动问“陌生家长”要联系方式的事情我也做过。这样做,并不丢脸。因为我希望给孩子选择一所能够学习生活三年的幼儿园,象上面那位朋友那样,让孩子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也还是有影响的。
途径二:官方网站、官方微信
现在几乎每个民办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和微信,里面时常会有学校内的各种活动的报道。在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学校看重的是什么,重视的是什么。
比如说,我看到在万婴幼儿园的网站上发了一篇他们董事长黄平和总经理李斌一起写的文章--《万婴最强音:我们的教育追求》,里面提到要让孩子有做选择和决定的机会,从而帮助他发展出成熟的性格,鼓励孩子尝试和冒险,鼓励孩子在必需时能承担逆境、失败及挫折的冲击。
这一段话深深打动了我,说实话,作为80后的我,育儿不再象父母那般“急功近利”,更懂得对孩子的期望,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更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比起“考试第一名”,我们更看重孩子人际交往、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能力。万婴提倡快乐教育和我一直以来的教育观是一致的,所以后期对万婴的关注也比较多。
途径三:幼儿园的核心领导层和专家团队。
要了解一个幼儿园的好与坏,就要看这个幼儿园的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幼儿园的核心领导层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管理理念,与核心领导层的能力水平有很直接的关系。
同时民办幼儿园领导团队的管理水平、人文关怀、培训、职业规划,都会直接影响到老师们对于工作的选择和坚持,影响老师的稳定性。
现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关于民办幼儿园管理层的采访,也有园长本人做的演讲的演讲稿。通过看这些,就可以了解到这所学校校长的教育理念。我另外一位朋友,就是网络上无意中看到了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总园长朱敏的一篇人物采访,就因此路转粉,甚至为了孩子就读方便,买房搬家到那附近。
途径四:官方的招生热线
这是大家都忽略的一个地方。基本上大部分的幼儿园都有招生电话。我在挑选幼儿园的时候,会在结合以上三点的同时,还会以“陌生家长”的身份拨打他们的热线。
一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全园贯彻的,并且都是由每个老师最终执行到细节中的。还是以万婴为例,我曾经拨打过万婴幼儿园的400热线,故意说,平时自己工作忙碌,家里老人带孩子又不方便,所以当孩子到了适龄期后,就想送去全托幼儿园。
接线的工作人员并没有顺着我的话,给我推荐有全托的园所,而是先了解了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而且不到三岁 ,做起我的思想工作,比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亲子交流是如何的重要,应该多花点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并且教我如何在忙碌之余通过一些亲子游戏使亲子交流质量得到提高。
说实话,这一通电话,让我对万婴幼儿园这样的民办幼儿园刮目相看,能够充分尊重孩子的需求,一切从培养快乐的孩子出发,是与我的教育出发点相一致的。
途径五:直接看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
其实,尊重和爱这四个字人人都会写,人人都会说,可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当我们去考察幼儿园的时候,哪个老师不知道我们是去考察的?难道他们还会在我们面前不尊重不爱孩子吗?但,孩子脸上的笑是不会撒谎的。孩子是不知道,今天谁会来考察幼儿园的,只有他们身上,我才能看到,在这所幼儿园,他们快不快乐。
最后,在纠结了半年了,我最终选择了万婴幼儿园。一方是综合考虑学校的教育理念和距离,更因为,在考察园所时,我看到了这样“惊心动魄”的一幕。
记得我参观万婴幼儿园时,是和好几个家长一起去的,当时正好,一群孩子正在操场上玩耍,孩子们手上拿着塑料铲子,正在所谓的“冒险岛”修建城堡。旁边,老师们还准备了麻袋、麻绳、木桩、木条、木箱、梯子,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小王子小公主的模样,一个家长对此非常不满,跟我抱怨说:“这样的游戏有什么好玩的,我女儿要到这个幼儿园,是来学知识学才艺的?每天敲敲打打,以后还怎么出去见人啊?”她看到的是孩子们玩游戏的脏,想到的是自己的面子(一个白白净净多才多艺的没有童年的孩子会让父母很有面子吗?)但我看到的是藏在孩子们小泥手后面的那种快乐和专注,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把孩子送到万婴幼儿园。
不仅如此,在万婴,我还看到,他们的老师,是属于那种教的比较活而且很耐烦的。比如,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不是让孩子死记挨背,而是准备了充分的教具,让孩子在玩中学。我就看到两个孩子在游戏课中,自己找到陶泥和水杯,开始制作陶器,而老师只是在一边观察和引导,尝试激发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而不是去威逼利诱,并没有因为孩子的“突发奇想”和满地的脏兮兮而责备孩子。能用松弛的态度做自然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尊重每个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这种重视体验不重视结果的教育温暖深深打动了我。
现在孩子在万婴已经入园半年多。在这里,他交到很好的朋友,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周一到周五早上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上幼儿园,要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回家的路上,收到他香香的吻和看到他欢乐的笑容,是我快乐的源泉,感觉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周末的时候,他去邻居家玩,能和大两岁的哥哥下围棋,一下就是一个多小时,专注而认真。(以前我们总觉得他太安静了,没想到在幼儿园他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兴趣爱好)。
没有哪个家长对一个幼儿园怀有100%的满意,我也知道,没有哪所幼儿园能够100%地满足所有家长的一切需求。我们常说人生两件事情最不能等,一是孝敬老人不能等,二是教育孩子不能等。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通道,怀着虔诚的心一起去探索,找到适合孩子的幼儿园,给予他展现美好的机会,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会更加优秀!
|
|